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cover

基本資料

  • 原文書名: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 作者: Clayton Christensen, James Allworth, Karen Dillon
  • 出版日期: 2012/05/10
  • 譯者: 廖月娟
  • 出版社: 天下文化
  • 譯本出版日期: 2018/02/22
  • Type: 心靈, 智慧, 生涯
  • Link: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0469?sloc=main
  • Score /5: ⭐️⭐️

筆記

前言:展翅高飛(能飛是因為有羽毛嗎?)

  • 大陸翻譯的章節名較貼合此處想表達的概念:「能飛是因為有羽毛嗎?」
  • 「理論」很重要,它可以解釋將要發生什麼。
    • 裝上翅膀就能飛翔?這個說法很誘人,但顯然沒有事實根據。
    • 白努力定理就是一個合理正確的理論。但真要飛,顯然還有很多理論要考慮,如:地心引力、阻力。
    • 總之,此書就是要在每一章提出一個理論,幫助我們預測未來,提高成功的勝率。

Part1:發現生涯之樂(如何確定你將獲得事業的成功?)

如何讓你的熱情燃燒(真正激勵你的是什麼)

  • 此處提出了「激勵論」與「動因論」的世紀大對決。
  • 而顯然地,其實算是老生常談了:動因才是重點。
  • 所以問題是:你的動因是什麼呢?

計畫與變化(周密計劃與偶然機會的平衡)

  • 作者提了兩個例子
    • 本田在美國的初期發展策略:賣摩托車(應該就是檔車那種?),但卻一直打不贏本土的哈雷。後來遇到了偶然機會,改賣小型越野車(本來只是員工專門代步用的非賣品),反而衝出了一片天。
    • 沃爾瑪並非一開始就有壟斷小城鎮生意的商業計劃。而是計劃在大城市展店之時,老婆拒絕搬家……然後,偶然開在小城鎮,然後就偶然地成功了。
  • 作者又拿自己輾轉做過三種職業當做例子,但總而言之就是持續規劃、隨機應變云云
  • 我會隨時敞開大門,擁抱機會。(偶然機會)
  • 發現-驅動計劃(discovery-driven planning):「 哪些假設需要被驗證,才能說明此策略有效?」
    • 此計劃工具以巴黎迪士尼為例,抓出項目開展前的錯誤假設,說明了失敗的原因(一開始假設每個人會在園區停留三天,但實際上平均只留一天)
    • 簡單來說,這個計劃工具的重點就是:注意你的假設!(周密計劃)
    • 比如說,有一份工作邀約,提到他們將拓展開發中國家的市場,而你剛好本來就夢想在開發中國家進行市場開發…那麼理所當然地,這份邀約十分具吸引力!但…如果使用 discovery-driven planning 來檢視這件事,會發現裡面最重要的假設與問題是:「公司真的會如實去拓展開發中國家嗎?」如果沒有先驗證這個假設,就盲目投入,一旦落空,那就真的連一開始的初衷都沒沒去了。

策略的試金石(你的戰略與你說的一致嗎?)

  • 目標與資源分配出現出入:
    • Sonosite(一查之下發現如今已被富士收購)主打的一款產品,長遠看來很有前景,但總裁有一次跟著銷售冠軍出去銷售,發現銷售冠軍並沒有照著他的意思主推這款產品……原來因為這款雖然有前景,但單品利潤不高,導致銷售員的抽成比較低,所以銷售員理所當然不會努力賣咯。
    • Apple 在 Jobs 被辭退的幾年間,發生過對外聲稱要推出的產品一直難產的狀況,其原因是,沒有了 Jobs 的嚴明紀律後,員工各自將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上,導致了員工與公司主打方向不一致所致。
  • 以上這些狀況都是:錯位激勵
    • 類似的例子還有國會:議員的任期就短短幾年,當然會為了短期的選票利益做出短期有利但長期有害的政見咯。
  • 故這篇要問的是:你的戰略與你說的一致嗎?
    • 如果你說你重視家庭,那麼你的時間真的都優先分配給家庭了嗎?
    • 如果你說你仁慈,那你真的捐款給慈善組織了沒?

Part2:圓滿的人際關係(如何確定與親朋好友的關係是你幸福的泉源?)

時鐘滴答響(時光在流逝,而你丟失了什麼?)

  • 好錢壞錢理論
    • 最終成功的企業中,有93%最初的策略其實是失敗的。
    • 而他們最終能成功是因為,他們耐心觀察,希望找到一個獲利的契機。這時投入的資金,就是「好錢」
    • 而反例則是,把一切 all in 在最初的策略上,此時燒掉的錢就是「壞錢」
  • 這裡作者要講的就是,如果你認為朋友與家庭是重要的,就要盡早投入「好錢」,耐心培養。

一杯奶昔的任務(奶昔被僱來做什麼?)

  • 速食店的一個例子:為了增加奶昔的營業額做了許多市調與改良後,奶昔變更好喝了,但營業額沒增加。
    • 原因就是,顧客為什麼買奶昔呢?原來是因為長途開車時方便果腹,而不是好不好喝的問題。
  • 相似地,作者拋出了常見的狀況:你的配偶正試圖去做的事,與你認為他該做的事不同。
    • 於是我們要試想:我的配偶把我僱來做什麼呢?
    • 最後作者提到:犧牲和付出能使承諾關係更牢固。

忒修斯之船(你的孩子還是你的嗎?)

  • Dell 的例子:一開始本來是前景看好的電腦企業之一,但在過去的時間裡,逐漸因外包而走上了平庸之路。而那段時間,他們都是外包給 Asus,作者認為那就是一個貼牌行為罷了。
  • 以此為比喻,作者提出:現在是不是太多「家庭外包」了?我們給了孩子很多「資源」,但沒有讓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核心技術。而且孩子被外包出去參加很多活動的時候,雙親其實是不在場的……當你的孩子一點一點地從別人身上學到了那些價值觀念,那麼,忒修斯之船還是同一艘船嗎?你的孩子還是你的孩子嗎?

經驗學校

  • Pandesic 的例子:從簡歷中選擇曾經有亮眼績效的經理人…換來了失敗。為什麼?因為這些經理人在經營有序的企業中做事,但不曾經歷過從無到有的起步過程。而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就是作者所謂「經驗學校」
  • 以此為比喻,作者認為:當孩子遇到困難,我們過分地介入幫忙,只不過是強行替孩子翹了「經驗學校」的課程。
    • 孩子許許多多的大大小小獎牌獎狀,究竟是父母的殊榮,還是孩子的成就呢?試想,這些獎項真的教會了孩子什麼呢?是從「經驗學校」學成後的證明嗎?

一隻看不見的手(家庭文化)

  • 以皮克斯作為例子,他們有很棒的企業文化:每個員工都可以對作品直抒意見。說能直抒就是真的能直抒,而這件事已經非常理所當然,不直說反而很奇怪。
    • 類似星期三便服日、寵物日、下午茶日這種就不算企業文化。文化是一個共同的目標與方式,行之有效,以至於人們根本不會想到要以另一種方式去做事。
  • 以此為比喻,作者強調了家庭文化的好處與重要性。

Part3遠離監獄

就這麼一次

  • 以百事達跟 Netflix 作為例子。百事達因為認為 Netflix 的市場小(網購 DVD),不視為競爭對手,也不特別去開發該市場(因為考量到邊際成本與邊際效益,沒有理由去開發一個營收比現在低的模式)。但這造成了一個問題:傳統大企業容易聚焦於過去(現有的營收方式),反而是新興企業會聚焦在未來。
  • 以此為比喻,許多小惡我們認為「只做一次」,這個邊際成本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一旦跨出了那一步,可能就是不歸路了。
    • 100%的堅持要比98%的堅持更容易實現。

評註

開篇說此書就是要在每一章提出一個理論,幫助我們預測未來,提高成功的勝率…然而,看到一半已經有些無力。提出一些看法:

  • 每篇幾乎都會舉企業的例子來比喻人生的某些狀況,但大多很生硬,難有對照,幾乎有點胡亂比喻。
  • 提到的理論根本沒有貼合其預測未來與提高勝率的前言支票,反而很像一個前輩在說「你照我認為的這樣去想、這樣去做,就會收穫幸福喲!」
  • 其實就是雞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