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感人的生物學

cover

基本資料

  • 作者: 稻垣榮洋
  • 原文書名: 生き物の死にざま
  • 出版日期: 2019/07/11
  • 譯者: 黃詩婷
  • 出版社: 圓神
  • 譯本出版日期: 2021/02/01
  • Score /5: ⭐️⭐️⭐️⭐️

筆記

  • 半翅目,同目的有蚜蟲。
  • 都說幼蟲會在地底下生長七年,所以捉蟬來玩的幼稚園孩童,其實在玩長輩。
  • 但作者表示,到底在地下活幾年,其實很難研究,但也有一點道理可以支撐:幼蟲在底部吸食導管;成蟲吸食篩管。而導管極大多數都只有水分,所以發育速度也就非常緩慢了。
  • 那麼,為什麼幼蟲不吸根的篩管?

蠼螋

  • 革翅目,衣魚的天敵。而蠼螋就是革翅目整體的俗稱。
  • 英文為 earwig;台灣讀音「覺搜」;大陸讀音「渠搜」。
  • 大部分昆蟲綱成員沒有育兒行為,因為身為食物鏈相對底層的昆蟲,育兒顯然不划算。但蠼螋就是極少數例外之一。
  • 在陰暗處照料孵卵四十天,孵化後會讓孩子把自己吃了。

鮭魚

  • 鮭形目,鮭科。鱒魚其實也是鮭科成員哦。
  • 目前一般認為,淡水魚是一群較弱勢沒辦法適應大雜燴海洋生活的鹹水魚慢慢演化出來的。

家蚊

  • 雙翅目,蚊科,家蚊屬。
  • 至於台灣的小黑蚊——台灣鋏蠓(讀音「夾猛」),其實是蠓科的。
  • 一群蚊子在那邊開派對的確是性愛派對(婚飛),而剛從派對受精完的母蚊,就會離開去找血喝。

蜉蝣

  • 蜉蝣目。
  • 壽命其實很長,幼蟲時期持續一兩年。但成蟲只有數小時壽命,拿來婚飛交配。
  • 因為成蟲超短命,成蟲形態甚至沒有消化器官。
  • 化石數據顯示,蜉蝣是最早演化出翅膀的昆蟲,是活化石哦!

螳螂

  • 網翅總目,螳螂目,姐妹群有蜚蠊目。
  • 母螳螂交配完會吃掉公螳螂?實際上是,母螳螂沒有很在乎交配,如果公螳螂貿然靠近,母螳螂會直接吃他。所以公螳螂要從背後偷襲插入才行,而根據書上資訊,大約有 1-3 成的公螳螂會在交配途中被吃掉。

澳洲袋鼩

  • 哺乳綱,有袋總目,袋鼬目。

  • 一萬多年前被地理隔離開來的澳洲大陸上的哺乳類,走向了獨自演化的漫漫長路。有趣的是,有胎盤跟沒胎盤的兩群哺乳類,為了適應環境,居然也有著極為相似的進化過程,因此我們居然能在並行的「平行空間」中,找到各自的對應:

    • 貓與袋貓
    • 狼與袋狼
    • 鼴鼠與袋鼴
    • 鼯鼠與袋鼯
    • 鹿與袋鼠
    • 樹懶與無尾熊
  • 一般來說,哺乳類為了留下優秀的基因,會有擇偶的行為。但袋鼩沒有,母袋鼩來者不拒,雄袋鼩也是見一個幹一個,兩性之間沒在挑的。

  • 雄袋鼩十個月大成年後,會在兩周的繁殖期間,瘋狂交配,接著因為雄性激素濃度過高而死。是種真男人的死法。

鮟鱇

  • 輻鰭魚綱。讀音「暗康」。
  • 公鮟鱇找到母鮟鱇後,就會緊緊地黏上去,直到融為一體,血管直接連起來。也因此,器官通通都不用了,只剩下精囊……

章魚

  • 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相對地,魷魚、烏賊是十腕總目。
  • 與昆蟲綱類似概念,在海洋中,育兒也是很罕見的行為,而章魚就是少數例子之一。

翻車魚

  • 輻鰭魚綱,魨形目。沒錯,跟河豚是親戚。
  • 典型的產超多卵的海洋生物。

燈塔水母

  • 刺絲胞動物門。
  • 不會死!燈塔水母會一直返老還童,無限重複……

海龜

  • 爬行綱,龜鱉目。
  • 這章有點無聊(欸)。

基瓦多毛怪

  • 軟甲綱,十足目,其實是一種螃蟹啦。
  • 但這類螃蟹是在海底的地熱火山附近生活的,其他例子還有龜山島的居民「烏龜怪方蟹」。話說其實烏龜怪方蟹在日本也有。
  • 這類螃蟹究竟有沒有與化合細菌共生(依賴硫化菌的 chemosynthesis 取得營養)目前存在爭議,目前已經發現他們其實會食腐。
  • 他們真的煮不熟嗎?沒有啦,他們其實會躲在水溫正常的地方。
  • 研究他們超級困難。但有些發現指出,他們為了產卵,會跑到他們無法忍受的水溫較冷的地方。而這也意味著,產完卵的媽媽,會就這樣冷死。

浮游生物

  • 浮游生物包含一大堆小小的生物,但這裡指的是那些單細胞的原生動物,如草履蟲。
  • 單細胞生物有所謂「死亡」嗎?非常耐人尋味。

螞蟻

  • 膜翅目,與蜜蜂同目哦!

白蟻

  • 白蟻不是螞蟻!白蟻是蜚蠊目的,跟蟑螂是親戚。
  • 女王白蟻可能是目前已知的最長壽的昆蟲,可以活約十年。
  • 女王蟻負責產卵,每天產數百顆。但年紀大了以後,若產卵能力不足了,白蟻搬家時,可能就不會帶著女王走,留下她在原地自生自滅。

蚜蟲

  • 半翅目,與蟬同目。
  • 蚜蟲社會中,有一群複製少女士兵,負責保衛有著跟她相同基因的兄弟姐妹。
    • 相同基因是因為,雌蚜蟲會進行孤雌生殖。
    • 但同樣是孤雌生殖(DNA完全相同),為何有些姐妹們成為了正常的蚜蟲,有些則承受了少女士兵的命運?作者表示目前不明白原因。
      • 但就我所知,就是表觀遺傳學在運作。
    • 少女士兵會一輩子維持幼蟲形態,這也代表她們不具備生殖能力。
    • 不具備生殖能力的策略,難道不會有演化劣勢嗎?不會,因為她們保護著的兄弟姐妹其實跟他們有著相同的基因呀。

棉蚜

  • 蚜蟲的一種。
  • 有無力的小翅膀,會飄飄飛。

裸鼴鼠

  • 嚙齒目。
  • 是唯二的真社會性哺乳動物。
  • 有著許多特殊能力,最猛的是「不會老化」。
  • 然而不會老化並不代表長生不死,只不過是他們生病衰弱的機率與年齡無關,走一個獨立事件的概念。

蜜蜂

  • 膜翅目,與螞蟻同目。
  • 工蜂壽命約一個月,前半生做內勤,後半生做外勤(採蜜)。而他們的生涯採蜜量,大約是一平匙。

蟾蜍

  • 兩棲綱,無尾目。
  • 在森林長大,但會回到出生的池塘繁殖,就像鮭魚一樣,但一生會進行好多次,因此看起來常年都在旅行跋涉。
  • 自來也的形象就是這樣設計的。

蓑蛾

  • 鱗翅目。
  • 毛毛蟲時期跟衣蛾一樣會包起來,但雌蓑蛾成蟲也不會羽化跑出來,而是翅膀跟腳都不長了,直接繼續住在裡面等公蛾來交配。最不浪漫的是,交配過程中,雌蓑蛾全程都躲在裡面……

人面蜘蛛

  • 蛛形綱,蜘蛛目。
  • 公蜘蛛會住在母蜘蛛的網上,做小白臉,然後找機會交配。

斑馬

  • 奇蹄目,馬科。

獅子

  • 食肉目,貓科。
  • 獅王因衰弱而被趕走替代後,新王會把舊王的血脈趕盡殺絕。

  • 鳥綱,雞形目,雉科。
  • 雞的壽命約 5-10 年。
  • 目前被改良出來的肉雞其效率之兇猛:
    • 兩公斤的飼料,可以長大一公斤(50% 能量拿來長肉!)。
    • 養個 40 天就可以出貨拿去屠宰了。

  • 哺乳綱,嚙齒目。
  • 這篇講實驗室小白鼠。

  • 食肉目,犬科。
  • 萬年前就被人類馴化,是目前已知最早被馴化的動物。
  • 為何人類會去馴化在野外其實是競爭關係的狼呢?有一派說法是,其實是位階較低的狼因為分到的資源不足,自願投靠人類的。

日本狼

  • 食肉目,犬科。
  • 話說從前,日本狼是被當做神明在尊敬的,但從何時開始,狼的形象反而逆轉成反派了?可能跟農業時代後,人類開始豢養家畜有關(狼會偷吃)。
  • 日本狼已經絕種了。

  • 哺乳綱,長鼻目,象科。
  • 我們目前認為大象會在同伴死亡時進行哀悼。但作者提問,這會不會只是我們一直以來本來就不太擅長壓抑的移情作用又在氾濫了呢?還是大象真的比我們人類更理解「死亡」呢?
  • 關於大象墳場(大象為了不讓同伴看到自己死去,會在臨死前獨自前往一個神秘的地方老死)的傳說,是假的。
    • 總是找不到大象的屍體是因為,大象壽命七十年,本來就沒那麼多屍體。
    • 有一說是,販賣象牙的偷獵者為了解釋屠宰場地的亂象而故意編造的浪漫故事。

評註

  • 是一本每一篇都短小精幹的生物小課本,簡單好上手,不存在複雜的論述,不需要任何預備知識即可輕鬆享受其內容。
  • 如果輔以 Google,可以接觸到蠻多有趣的生物事實;但如果只是純粹啃食此書沒有自行搭配延伸閱讀的話,實際內容其實不多。但也因此很輕量化,不會有閱讀負擔,適合茶餘飯後休閒服用。
  • 關於生死議題,作者只有蜻蜓點水,沒有太多的評註,只是將一些生物事實交代出來,引導讀者自行消化其意義。
  • 筆記中的生物分類(Taxonomy)都是我自己另外加上去的,作為個人的延伸理解,也加深自己的印象,其實作者幾乎沒有談到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