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基本資料
- 原文書名: Who’s in Charge? 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
- 作者: Michael S. Gazzaniga
- 出版日期: 2011/11/15
- 譯者: 鍾沛君
- 出版社: 貓頭鷹
- 譯本出版日期: 2013/01/01
- Type: 心靈, 應用, 法律, 生理, 社會科學, 腦科學
- Link: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450?sloc=main
- Score /5: ⭐️⭐️⭐️⭐️
- 備註: 買的是2021二版新裝,但初版2013就翻譯好了。
筆記
前言
- 開門見山:儘管我們活在一個決定論的宇宙中,但我們依舊是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責任的「我」(agent)。
- 開宗明義:即使大腦也受到物理法則的支配,但以某種方式被在大腦中創造出來的心智又反過來限制大腦。就像政府存在,於是創造了政治,而這個政治又反過來控制了政府本身。
第一章 我們現在的樣子
- 大腦的運作模式其實是平行式與分散式運算。但我們的直覺就是,明明有一個作為 CPU 的「我」在發號施令。
1950年代之前,抗體的形成被認為是:「抗原侵入後,身體據此製造相對應的抗體來應對」;但事實是:「我們本來就內建超多不同的抗體,等到抗原來了,剛好對上了,才開始大量複製」。
- 據此,我們也瞭解到,
大腦也是這樣,我們只能從本來就存在的能力去做選擇,而如果某項能力非內建,那它就不存在。
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能讓人怕蛇,但沒辦法讓人怕花朵」。 - 再延伸想想,演化論不也是這樣嗎?物競天擇留下來的性狀,也是本來就存在的。
- 據此,我們也瞭解到,
- 可是父母們跟寵物主人都知道,後天很多可以訓練呀!沒錯,儘管整體的連結模式是基因控制,但區域性的特定連結依舊是可塑的(透過刪除與新增連結)。
第二章 平行與分散式的腦
- 沒有 CPU:腦袋裡沒有大老闆,而且你絕對不是你的腦的老闆。你曾經成功叫你的大腦閉嘴,去睡覺嗎?
- 腦袋中有很多不同的功能模組,而且大多都是內建的,有特定功能的。故意將松鼠出生後就與世隔絕,但是他們第一次看到蛇還是會自然地提防,看到別的卻不會。透過一些文獻回顧,動物要在沒有蛇的環境生活一萬年,才能讓「怕蛇模板」從群體中消失。
- 作者的腦裂實驗到底怎麼做呢?關鍵在於「視覺」跟「四肢末端動作」跟「口語(Broca area)」,他們是少數完全半側支配的部分。
- 如果胼胝體在左右腦交流扮演的角色不是至關重要,那麼腦裂者應該還是能左右腦共享視野資訊。但研究事實是:
從左方視野提供給右腦圖片資訊,由於口語區位在左腦,於是受試者會回答「什麼都沒看到」。
- 但是他真的看不到嗎?非也。此時利用末端肢體做進一步測試:圖片資訊不行是吧?那我請他只要左邊視野接收到閃光,就用左手手指點一下按鈕。他能點嗎?可以!於是可知,右腦有接收圖片也有接收到閃光,但由於我們請他「講」出看到的圖片是什麼,但broca area並沒有這個資訊,所以直接答「什麼都沒看到」。再進一步,
我們請左手用摸的(或用畫的)來表達他看到的圖片,他會答對。但用口語問他,就是不知道。
而且,受試者會覺得一切都非常合理。 自發性的表情走錐體外、隨意的表情是左腦主導:於是巴金森可以控制但平常無法隨著情緒變化表情,反之,腦裂患者可以有情緒表情,但隨意控制會只有右半臉!由此也可知,一般人在做假表情時,右邊臉會快一點(大約是180ms)
- 完全失去左邊視野資訊的左腦完全不會覺得奇怪,而所有的腦裂受試者都完完全全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尋常之處。畢竟左腦不會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腦區並不會懷念它不處理的那些東西。
- 作者對「意識」的意見是:是各個分化的系統的群集構成了意識,雖然我們感覺是一體的,但它們其實是由一堆極為分散的系統形成的。無論你在何時意識到什麼念頭,那都是冒出來暫時佔據了主導位置的其中一個。
- 如果胼胝體在左右腦交流扮演的角色不是至關重要,那麼腦裂者應該還是能左右腦共享視野資訊。但研究事實是:
第三章 解譯器
- 大部分的腦部活動都是無意識的,很快!
- 視錯現象就是因為無意識的處理,我們的某些處理資訊的模組自動做出了白平衡、空間判斷,所以即使我們知道了原理,依然沒辦法讓錯覺消失。
- 左右腦一個很鮮明的差異是,右腦處理資訊都非常「literally」,有一說一;而左腦會自行腦部、添油加醋、把所有資訊統合起來做一個合理的解釋,即使不完全正確也沒關係,符合重點就能夠接受。
- 而小孩子的左腦解釋器功能就還沒那麼世故,於是常看到一些小孩子口無遮攔戳破大人一些小謊言的情節。
- 要注意的是,解釋器做的都是「事後」的解釋:我已經嚇到並且向後倒彈了(決策與行動都已經完成了),然後我才根據已知的資訊解釋自己是被剛剛那隻蛇嚇到。
第四章 拋棄自由意志的概念
- 此章介紹了對於「複雜系統」的科學觀點的典範轉移:
- 從伽利略、牛頓開始的「決定論」,到二十世紀末洛倫茲用複雜程式跑天氣預測提出的「蝴蝶效應」而讓二十世紀初龐加萊的「三體問題」被重新翻出來的現在所謂的「混沌理論」,再搭上量子力學的「測不准」,基本上宣告了複雜系統根本「無法預測」。
- 而因為「無法預測」,使得下到上預測未來的「決定論」和上到下回推原理的「化約論」開始沒有了立足空間。而取而代之的說法就是現在主流的「突現」。
我覺得這章非常有趣,是此書最精彩的章節,可再刷。這裡想告訴我們的是,意識就是「突現」後的結果,「決定論」不適用,也無法往底層「化約」。
第五章 社交心智
- 社交模組也是與生俱來的。
第六章 我們就是法律
- 道德是寫在基因裡的。環境挑選出了某些有利的道德基因(如互助、不亂倫),而這些道德又型塑了社會環境,而這個社會環境又持續天擇著基因。
- 東方人與西方人還真的不一樣:東方人注重大環境,西方人注重個人。而這些差異都可以在神經活動中被觀察出來。
第七章 後記
評註
- 前四章看得津津有味,很尼加(很有作者一貫的風格)。
- 尤其是第四章,推薦跟著作者的思路走一遍:它可以告訴你,為什麼「決定論」不適用於「意識」。
- 但後面比較多社會科學的論述,感覺沒有跟他的腦科學內容做相輔相成的交互論證,沒什麼說服力。
- 主觀評價:前四章五星,後面三星,縱觀四星。
本部落格所有文章除特別聲明外,均採用 CC BY-NC-SA 4.0 許可協議。轉載請註明來自 Hi 我劉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