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從思維到方法,一人創業大神帶你打造致富腦

common-path

懶人包:這本書在說什麼?值得看嗎?

首先依舊要大聲斥責:書名翻譯是標題黨。

原文書名「The Common Path to Uncommon Success」並沒有所謂「財富自由」的表示意味,反而是著重在「普通的方法」。封面醒目的「財富自由」就是在誤導消費者,購買、閱讀前請注意。(不過話說回來,其實原文書名也沒有成功傳達書中主要在闡述的主題就是了。)

實際上這本書在引導讀者如何打造「自媒體」,從作者自己做 Podcast 的經驗出發,講述了從選擇主題選擇平台定位受眾如何起步內容製作的原則,並稍微提及後續流量變現的可行方向。

前九章帶領讀者從想法開始到發佈第一個內容,而後面則討論規模做大之後的問題。所以不管是還沒開始自媒體創作的小白,或是已經有在經營內容的創作者,都能在此書裡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與想法。

縱觀以上,若想瞭解「內容生產」、「自媒體經營」、「流量變現」,此書值得一讀。

解決「確切的」問題而非「所有的」問題

書中第二章提到了尋找「利基」——沒錯,就是 Ellen Pro 口中「你知道這是什麼嗎?」的那個利基小產品的「利基」。它的意思是,如果市場當中找不到、沒人提供某樣服務或商品,而你恰好能提供,那這就是屬於你的「利基」。那麼該如何定義或發現自己的利基,進而開拓自己的市場呢?針對這個議題,作者開宗明義地表示:

當你試圖與所有人產生共鳴時,就無法與任何人產生共鳴。

開展事業的初期脫離不了定義目標客群的環節,但常見的錯誤往往就發生在這個階段——總是希望自己的客戶群越廣泛越好。咦,難道不是嗎?作者提出的寓言小故事側面回答了這個疑問:

有位發明家發明了超強的殺蟲劑,可以殺死「所有」的蟲——包含蟑螂、螞蟻、甲蟲、白蟻,任何想得到的都殺得死。於是他投入了大量資金讓這個產品在當地的商店上架,等待大發利市。然而事與願違,這個超強殺蟲劑滯銷了。 於是發明家僱了一人在產品走道旁,每當有消費者拿起他牌殺蟲劑時,這個人就會詢問其選擇的原因。結果得到的答案簡單地令人震驚:「我家有蟑螂,我想要找專門殺死小強的產品。」 發明家靈光一閃,把他的產品包裝分別改裝成「殺光你家的所有螞蟻」、「殺光你家的所有蟑螂」、「殺光你家的所有白蟻」……

結果如何呢?改版後的新 logo,針對消費者各自的「確切的」問題,提供了各自的具體的解決方案,於是銷量暴增。

替「完美客戶」找到「解決方案」

在接觸本書之前,我就已經秉持著「持續進行價值輸出總不會錯」的信念,致力於內容生產——其內容可謂包山包海,從原創音樂作品創作、翻唱錄製,到當紅的遊戲攻略分享、教學,然後是你們現在看到的這種讀書筆記、書評,甚至是股市知識、美食懶人包、旅遊記錄……有夠多,而且雜亂無章。更不用說以上的內容分別發表在 Youtube、Tiktok、個人部落格、Potato Media、痞客邦、Wordpress,可見其實缺乏一個深度耕耘的平台。

我總認為,網路生態瞬息萬變,我既然無法預測下一個熱門主題,也無法跟上演算法的日新月異,那麼我在一切我自己可能會感興趣也願意分享的領域中「亂槍打鳥」,總有一天會被我發現利基所在吧?

這本書並沒有直接打臉我的想法,但貫徹全書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讀者去製作有「一致性」、「專注於特定受眾」的內容。而這些「特定受眾」就是所謂的「完美客戶」——我們在生產內容時要去思考這些客戶需要什麼?這些客戶利用什麼管道去獲取你的內容?這些客戶獲取內容的頻率?時間點?——考慮以上後,提出「解決方案」,並且持續輸出,累積觀眾量能。

佳句收錄

不要立志做成功的人,但要極力做有價值的人。

當你試圖與所有人產生共鳴時,就無法與任何人產生共鳴。

目錄與流水筆記

  1. 訂定你的遠大理想
    • 這邊的建議蠻俗套的:找到「好球帶」,也就是「熱情」與「專業」的重疊之處。
    • 也就是說,如果「熱情」與「專業」沒有重疊就先掰掰了。
  2. 發現你的利基
    • 「利基」就是曾經很夯的 Ellen Pro 口中的「你知道這是什麼嗎?」的利基產品。英文是 Niche。
    • 實踐順序是:
      • 發現一個尚未被服務的利基市場
      • 將這個市場縮到最小
      • 成為該市場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 驗證這個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 持續發展,找尋新的轉折點
  3. 創造你的「化身」
    • 這裡的「化身」譯自 avatar。
    • 與前一章節呼應——你不可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鳴,所以你必須清晰定義一個顧客群。
    • 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就是定義、創造一個「完美顧客」,就像這個人真的存在一樣,把他的身家資料寫出來,想想看他需要什麼,極力滿足他的需求。這個化身就是北極星,遇到決策問題時,問問你的化身。
  4. 選擇你的平台
    • 文字:部落格、Facebook、Twitter、報章雜誌投書
    • 音頻:Podcast
    • 影片:Youtube、Tiktok、IGTV
  5. 找到你的導師
    • 不是找「偶像」或「偉人」。
    • 是找「一年後想成為」的人。
  6. 加入或打造智囊團
    • 智囊團譯自 mastermind。
    • 有點類似組建「讀書會」,互相督促激勵。
  7. 設計你的內容產品計畫
    • 這篇講述計劃訂定,包含設定內容生產頻率、排定期程、工作流。
  8. 打造內容
    • 這篇講述內容生產注重專注、紀律、生產力。
    • 作者訪問了兩千位以上的成功企業家他們的「叮咚」時刻發生在什麼時候?而有大量的答案是——小孩誕生。
    • 難道小孩誕生後不是應該更忙碌,更沒辦法做出變革式的創新與突破嗎?其實正是因為小孩的出現,使得為人父母不得不突破「維持現況」的古老求生本能,帶來了「叮咚」般的行動力。
  9. 上市
    • 完美主義如果讓你遲遲不肯正式發表內容,那麼這個完美主義就只是逃避的藉口。
    • 每個初次發表都是尷尬且笨拙的。如果你沒感到笨拙尷尬,那就是太晚發表了!
    • 所以就是,快點問世就對了。
  10. 準確點出化身最大的掙扎點
    • 再後面的內容就開始涉及流量變現了,此時假設你的事業已經有了一定量的受眾。
    • 這時候要開始「詢問」、「市調」你的粉絲的需求。
  11. 證明概念並建立解決方式
    • 此章列舉了一些流量變現的方法與細節,方法諸如:
      • 寫一本書
      • 舉辦付費挑戰
      • 線上研討會
      • VIP 社群
      • 一對一指導(呼應第五章)
    • 細節則是,注意推出服務時,受眾們分為「啦啦隊」與「買家」。「啦啦隊」可能是衷心希望你成功的,但他們並不會用錢包支持你,要注意!所以在埋頭苦幹之前,先用「預購」的方法來驗證概念是否可行。
  12. 打造你的銷售漏斗
    • 這裡的漏斗是譯自 funnel。
    • 概念上就是:從最初的解決方案(這裡可能是免費的內容)到最後的解決方案(這裡就可以是付費的了)
    • 漏斗意在掌握下一個密切需求:例如大麥克就會搭配可樂。
    • 實際上,許多行業真正的利潤來源來自於「追加銷售」。
      • 例如麥當勞花了大筆資金廣告「大麥克」,扣掉成本,「大麥克」可能並沒有賺錢。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客人還會點飲料、雞塊、薯條……
      • 例如汽車經銷商,銷售人員大部分的利潤來自於:配件、保險、保固。真正的漏斗來自於簽署合約時的追加銷售。
  13. 收入來源多元化
    • 例如在某領域成為 KOL 後,可以開始教大家怎麼成為某個其他領域的 KOL(例如這本書)。
    • 所以這裡要教 podcast 怎麼變現嗎?嘿嘿,沒有著墨太多,因為這就是作者的另一個收入來源。
  14. 增加你的交易量
    • 「只有 podcast 聽眾才會聽 podcast。」
    • 「漲潮時,所有船隻都會升起。」
    • 除了買廣告之外,同業合作互惠、互贈,是一個好方法。
  15. 植入系統並建立團隊
  16. 創造聯盟夥伴關係
    • 聯盟收入佔作者的每月收入的「一半」!
  17. 守住你賺的錢
    • 作者推薦了兩本書:《巴比倫富翁的理財課》、《獲利優先》
    • 作者為了節稅,直接舉家搬到波多黎各(其實是美國屬地),從加州的 51% 稅率降到 4%。
  18. 知識的泉源
  19.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