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教你如何變得更有價值!早晚有一天,可以不再為了生活出售自己的時間

getImage

基本資料

  • 作者: 李笑來
  • 出版日期: 2018/01/09
  •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
  • Type: 心靈, 智慧, 生涯
  • Score /5: ⭐️⭐️⭐️⭐️⭐️

筆記

自序

  • 此書內容組織自「得到APP」付費專欄《七年就是一輩子》與《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 「心智」就是每個人腦子裡那個可以不斷升級的「作業系統」。

前言

  • 這本書是「雞湯」嗎?如果雞湯是「心理學研究成果的通俗版」,那這本的確是「雞湯」。

1.你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嗎?

  • 要篤信(120%相信)自己將變成更好的自己。 (盲目自信)
  • 成長曲線是指數向上,而成本線是一條水平線。作者鼓勵年輕人把賺到的都花掉,邏輯很簡單:若我們篤信自己未來的曲線是指數向上,那這些成本線以下的成本,就是「小錢」,小到「不值得節省」。

2.你知道那條曲線究竟是什麼嗎?

  • 複利曲線事實上很可能真的是對這個「發展中的世界」及其中存在的「發展中的個體」的最有效的描述。例子包含:

    • 道瓊指數
    • 世界人口
    • 你的未來
  • 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我們可以「盲目自信」。

3.究竟什麼是「財富自由」?

  • 「嫩」的一種表現: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語言的「反向塑造能力」:如果語言中缺乏了某個概念的詞彙,那其使用者的大腦就會缺乏該概念。
    • 作者的例子我覺得有點兒不太精準:歐美國家沒有「上火」這個詞彙,所以沒有此「概念」,反而會用「發炎」解釋。
    • 我補充一個之前看過的:非洲某些部落的語言中,有超級多不同的「顏色」(比起我們可能只有淺綠、深綠,對他們來說綠色就有十幾二十個不同的綠)。而這也「反向塑造」他們,讓他們的色彩分辨力異於其他人類。
  • 也因為「語言的反向塑造能力」的效應非凡,我們想達到「財富自由」,就必須非常清晰地理解「財富自由」是什麼。
    • 作者定義:「個人財富自由」,是指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4.起步時最重要的是什麼?

  • 作者自創詞彙「最少必要知識」:只要掌握了某個領域的最少必要知識,就算「入門」了,就能「使用」了。
    • 例如設計的最少必要知識就是:簡潔、留白。
    • 雖然以上舉例個人認為有點爛,但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算是同意這個概念。我會把 80-20 法則套用進去:掌握 20% 的核心原理,就能行使 80% 的職能了。而這個 20% 就對應到作者的「最少必要知識」。
  • 那麼起步時最重要的是什麼?
    • 掌握最小必要知識,然後「用」。

5.你認真考慮過自己的商業模式嗎?

  • 企業賺錢靠「商業模式」,而個人靠「能力」與「運氣」?非也。
  • 「個人商業模式」分為
    1. 一份時間出售一次:打零工像是「零售」、正職工作像是「批發」(整年整年在賣)
    2. 一份時間出售很 多次:線上課程收入、版權收入
    3. 轉賣他人的時間:創業與投資

6.如何優化第一種個人商業模式?

  • 一份時間看似出售一次,但我們把它升級成出售兩次:
    • 一份賣給薪水(老闆)
    • 一份賣給自己(成長)

7.如何啟動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

  • 提升自己的「作業系統」,因為要開啟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就必須有創造能力。
  • 而作者靠著觀察到「消費者認為的剛需」,出了幾本長銷的暢銷書(托福詞彙書、托福範文書)。

8.如何優化第三種個人商業模式?

  • 要習慣花錢買時間,這是划算的。
  • 越過成本線後,會知道這之前花的都是小錢。
  • 買來的時間拿來成長。

9.你升級過自己的作業系統嗎?

  • 如同自序一章述及:我們的「心智」就是「作業系統」
  • 而這個作業系統從內核開始往外展開依序是
    • 概念與關聯
    • 價值觀與方法論
    • 實驗與踐行

10.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究竟是什麼?

  • 是「注意力」,且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11.有沒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學方法?

  • 有,「坐享」。
    • 這個詞彙是作者自創,而實際上就是「冥想」啦,而最終達到可以無時無刻進行的狀態,其實也就是「正念」啦。
    • 不曉得為什麼作者要在已有現有詞彙的情形下無端造詞。

12.為了不斷升級作業系統,你最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 需要具備:元認知。
  • 你需要認知到自己的「心智」,才能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心智。
  • 「不知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13.你的人生中最沉重的枷鎖是什麼?

  • 是:「缺乏安全感」,總是想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 合作的本質:大家各自放棄一小部分的安全感,並交給合作方來保障。
  • 將軍趕路,不打小鬼。

14.你活在哪裡?過去,當下,還是未來?

  • 需開始活在未來。
  • 對未來進行預測與計劃,也是一種運用到「元認知」的活法。

15.活在未來的最樸素的方法是什麼?

  •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 做個貴人,就會得到貴人的幫助。

16.做得正確就會有好結果嗎?

  • 做正確的事的效益可能趨近於零:當大家都認為它正確的時候。(隨大波)
  • 當大家都不認為它正確的時候,這件正確的事的效益就可能非常大了。

17.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還是死的?

  • 用「自證預言」的角度思考,你怎麼想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如此那般回應你。
    • 這部分有些「吸引力法則」的意味。

18.你為什麼看不到別人的好?

  • 這是個「境界」的問題。
  • 難以避免的,我們會去進行比較,而比較時就容易陷入雙標:看自己的「好」但看別人的「不好」。
  • 針對這件事,我們知道:
    • 看自己的「好」,是浪費「注意力」在「證明自己」
    • 看別人的「不好」,也是浪費「注意力」在「比較」
  • 而我們知道「注意力」是最重要的財富,所以:
    • 我們應該把它放在「自我成長」之上
    • 若有多餘的注意力,拿來看看其他人哪裡做錯了,哪裡做得很好
  • 所以這個「境界」的問題怎麼解?用「元認知」來刻意練習。

19.你知道自己有個所有人都有的惡習必須戒掉嗎?

  • 是:「抱怨」。

20.究竟是什麼在決定你的命運?

  • 選擇決定命運,決定選擇的是「價值觀」。
  • 因此,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價值觀」。
  • 在價值觀養成的過程中,最忌「以偏概全」。

21.究竟是什麼在決定你的自驅動力?

  • 「剛需」!
    • 一語中的!這個非常合理,就像作者的舉例:為什麼大部分人學了十來年英文,依舊學不好?因為英文大部分時候根本不是「剛需」!
    • 故,若一件事不是「剛需」,那麼何來驅動力呢?
  • 表現型人格(Be-Good Type):
    • 金錢 > 時間 > 注意力
    • 成功 > 成長
    • 現在 > 過去 > 未來
  • 進取型人格(Be-Better Type):
    • 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 成長 > 成功
    • 未來 > 現在 > 過去

22.你有沒有想過究竟什麼是落後?

  • 接近 90% 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水準高於水平: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即「自我拉抬效應」。
  • 但作者表示,這件事可能正在反轉:大家開始能清楚感知到自己的落後
    • 在以前,優秀的人會前往更優秀的地方(從當地消失了),導致留在原地的人成為井底之蛙而不自知(於是產生了烏比岡湖效應)
    • 但現在,互聯網讓這些優秀的人不必消失了!人們能更大範圍地觀察到世界。
    • 於是,怎樣算是落後呢?從本來的 60% 及格,到 80-20 原則的 20%,到現在——可能 1% 甚至萬分之一才算沒有落後!
  • 這豈不是帶來了極大的「危機感」?沒錯,但我們要利用這股力量。

23.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 「所謂的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總比妹夫多20%」,這句俏皮話揭示了:絕大多數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較」上的。
  • 然而「比較」就是個大坑,在上面死磕沒完沒了,有沒有更好的策略?
    • 在單個維度上,比的是長度;
    • 在兩個維度上,比的是面積;
    • 在三個維度上,比的是體積。
    • 這個更好的策略就是:多維度發展,不要單維度硬幹。

24.究竟是什麼在決定你的價格(估值)?

  • 究竟是「成本決定價格」還是「需求決定價格」?
  • 是「需求決定價格」。而這也印證了以下言論:
    • 『對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卻沒有感動過。』→ 成本不決定價格
    • 『努力的男人不一定最帥,但一定最累。』→ 努力只是成本很高而已,但結果不一定讓這個男人升值
  • 故,換位思考,去觀察這世界需要什麼。當你被需要,就有價格。且,被需要的人,跟這個世界有強連結,這通常也意味著,會比較幸福。

25.我是如何生生錯過一次升級機會的?

  • 是「認為一個觀念跟自己沒關係」。
  • 當我們對一個觀念做出如此評價——「你說的有道理,但跟我好像沒什麼關係」——時,這個觀念就註定不會生效了!

26.有沒有一定能讓自己不錯過升級機會的辦法?

  • 有,「物理上地不斷接近目標」。即,想成為怎樣的人,就去接近那些人。
  • 因為學習源自於模仿,且這件事又有鏡像神經元的初步的科學上的背書。

27.你天天刷牙嗎?又,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奇怪的問題?

  • 我們每天「洗澡」,但有每天「洗腦」嗎?
  • 其實古人早就說過了:「吾日三省吾身」
  • 一個道理,必須「過分」地重複、強調,才會在腦中形成新的連結。
    • 也就是說,你要重複問自己:是要 be-good 還是 be-better?

28.你想不想要一個人生的「作弊器」?

  • 這個作弊器就是「學習能力」
  • 說來簡單,可是作者將學習能力分為三種境界:
    1. 能學會別人手把手教授的技能
    2. 能學會書本上教授的技能
    3. 能學會沒有人能教授的技能
  • 第三種學習能力,豈不是「外掛」一般的存在嗎?

29.再送你一把萬能鑰匙你要不要?

  • 『當你遇到被鎖上的鎖頭時,要想到——應該去別的地方找鑰匙。』
  • 意味著,遇到問題時,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問題本身」,而是要在四周找,在環境中找,在系統中找。如何做到?元認知。

30.把「堅持」這個概念從你的作業系統中刪掉行不行?

  • 如果一件事需要特別拿出「努力」和「堅持」才能完成,那這件事大概一開始就註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骨子裡不想做!不信就多試幾次,反正這件事都已經被放棄那麼多次了,再多一次也無所謂。
  • 那怎麼辦?就是要對那件想做的事賦予意義。有了你會願意為之前進的意義,那就不需要特別「堅持」了。
    • 其實作者是在講「動因理論」吧。

31.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護的究竟是什麼?

  • 是「希望」:相信透過今天的努力,明天會更好的「希望」。
  • 因為習得技能是需要「超乎想象的大量的重複」的。但大多數人的「耐心」沒辦法讓他們堅持到最後,因為他們沒有「成功習得技能的經驗」,也就沒看到「希望」。
    • 而承接上一章,其實「耐心」跟「堅持」都是偽命題,重點是「動因」。
    • 所以這一章要守護的「希望」其實也就是那個「動因」。

32.你知道投資領域實際上是另外一個鏡像的世界嗎?

  • 此處的「鏡像世界」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就好像「右駕駕駛」突然跑到「左駕國家」一樣,整個天翻地覆,一個差錯就是一條命。
  • 《Untangling Skill and Luck in Business, Sports, and Investing》提到的概念:運氣跟技巧如果是兩個極端的話,那麼投資就是偏向「運氣」那邊。如果你打算靠「技巧」來投資,那結果很可能是致命的。

33.為什麼就算有錢也不一定有資本?

  • 「資金」不一定就是「資本」,必須端看:
    • 金額大小
    • 使用期限
    • 背後的智慧
  • 金額大小:看相對值,而非絕對值。
  • 使用期限:作者扯東扯西扯到「對投資款判無期徒刑」,但實際上就是「這錢必須是閒錢」。

34.你真的沒有投資機會嗎?

  • 這章就是叫你「踐行」。
  • 還順便罵法定節假日(?)

35.別鬧—沒有錢能不能開始投資?

  • 承接以上資金如何變成資本,已知三要素:智慧 > 時限 > 金額
  • 再承接以上多維度發展:
    • 初始金額不是大家都能夠控制的(不是大家都富二代)
    • 時限則是只要願意,大家都是一樣大的(只要是閒錢大家都是最大)
    • 智慧則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那個維度
  • 在這邊,作者就說了,那就發展「智慧」那邊啊!於是可以先進行有紀律的投資模擬,每個月進行檢視,一年後就有點智慧了。
    • 我個人的觀點則是:模擬很難往心裡去,故也很難內化成經驗。我會建議先進行「小額投入」。

36.傻了吧—你以為投資是靠冒險賺錢的嗎?

  • 「冒險者」一詞通常是第三人賦予的:
    • 創投公司是擅長「冒險」的公司嗎?不是,是擅長「避險」的。
    • 哥倫布是「冒險家」嗎?他不覺得啊,他就是知道地球是圓的,沒在跟你賭運氣。

37.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會「腦子一熱就押上全部」?

  • 在特定勝率之下,單次該押注多少比例的籌碼?此題有凱利公式可以參考。
  • 可以開槓桿嗎?作者表示沒有不行,但等到有本事算清楚以後再開也不遲。
  • 總之:「永遠不要押上全部」

38.「早知道」就能賺到更多的錢嗎?

  • 「先發優勢」是優勢的一種。
  • 「後發優勢」也是優勢的一種。

39.為什麼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價格的短期走向?

  • 「隨機漫步假說」至今依舊是「假說」,就是因為依舊無法預測。
  • 可是如果拉長時間呢?長期來說,有些預測就相對容易了。例如 Google 五年後的股價:直接猜上漲,命中率很容易大於 50%。

40.10分鐘教會你判斷趨勢,你信不信?

  • 瞭解「週期」。

41.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 「定投」。
  • 投什麼?投成長型的標的。
  • 怎麼找到成長型的標的?作者非常強調:自己探究這個問題,伸手黨都是韭菜。

42.如何提高你的選擇品質?

  • 使用「Occam’s razor」的精神。
  • 在進行選擇時:只添加必要的條件

43.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你必須瞭解的概念是哪一個?

  • 是「成長率」。
    • 不過作者這裡的成長率不是指固定的成長率,而是成長的成長率。也就是成長的幅度也要逐步成長。
  • 有「成長率」才算「創業」,於是「生意」不太算是「創業」。

44.你的「長期」究竟有多長?

  • 作者定義:本金翻倍再翻倍,就是一個「長期」。
  • 故,你的報酬率,決定你的「長期」多長。
  • 利用七二法則,8%年化報酬率九年就翻本,所以「長期」在這邊是十八年。
  • 於是乎,你可以用「能力」,縮短「長期」;換句話說,學習使人長壽

45.年輕人是否應該「不那麼看重金錢」?

  • 複雜二分法
    • 如果把上帝問題分為「存在」、「不存在」與「相信」、「不相信」,那麼最糟糕的狀況會是——上帝其實「存在」,而你因為「不相信」,最終下了地獄。因此,保險起見,最好一開始就先選「相信」。
    • 如果把金錢觀點分為「一開始重視」、「一開始不重視」與「最終重視」、「最終不重視」,那麼最糟糕的情況會是「一開始不重視」但「最終重視」了……(然後發現自己沒啥錢,含恨死去)
  • 根據這個小型的推演,年輕人最好要早點重視金錢。

46.如何才能練就融會貫通的能力?

  • 學習的時候「莫問前程,但行好事」,看到「長期」。
  • 「資訊」之於「知識」,好比「磚頭」之於「房子」。資訊要建構後,才構成知識。
  • 知識的節點越多,可產生的連結就越多。比如,三個點可連成三條線,但六個點可連成 15 條線。而連線,就是融會貫通。

47.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麼?

  • 是「什麼最重要」。
  • 這是一把作者送的「刀」:遇到問題,問「什麼更重要」,砍下去,砍到「最重要」現形。

48.執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 提到三重腦。
  • 而執行力差就是因為,三重腦的每一重都欠教育。
  • 怎麼教育?拿出元認知(也就是新皮質腦),教育你的衝動、本能、情緒……
    • 個人認為,重複有意識地用元認知控制情緒,以至於往後相同情形發生時,產生的對應情緒是真的會改變。

49.如果真正讓你賺到錢的不是知識,那究竟是什麼?

  • 知識變現,自古皆然,沒毛病。
  • 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知識逐漸「免費」。
  • 此時,能賺到錢的,就是知識的「深度」的差異了。

50.為什麼「共同成長」才是最好的出路?

  • 幸福其實來自於與世界的強聯繫,由此可知。

後記:如何成為一個更幸福的人?

  • 默默完成進化。證明自我是不需要的、好為人師也是不需要的(這會讓人不開心,是你自己不周到!)
  • 在叢林中,進化的路上,做一隻歡樂的兔子。

評註

  • 觀念清晰、接地氣、合時宜,且搔到癢處、戳到痛處,個人認為是當代年輕人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