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你不等於你的思維

這是本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怎麼會這樣說呢?難道不是「我思故我在」嗎?人類最珍貴的其中一項特質不是因為我們懂得「思考」嗎?

誤區就在於,大腦只是一個工具、「思維」只是一項能力,這個工具跟能力是被演化來處理特定生存任務的。在任務完成後,理論上思考就該停止了。但事實是我們很難停下來對吧?作者表示,那是因為我們對思考上癮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停止。

我們不願意停止思維,因為思維關注過去的你,時時清點你稍早前做的每一件事,根據前後文,汲汲營營地安排接下來的動作,計劃未來的待辦事項。如果不經過思維,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我們不敢停止思考,我們認同了我們的思維。

難道不就是我過去的所作所為定義了我嗎?嘿,不是。時間、過去、未來都只存在於你的思維,思維需要過去來獲得自我認同、需要未來來創造動機。但我們總是感覺到過去真真實實地、明擺著在那邊,對吧?那就是因為我們超級認同自己的思維,並認為我們的思維等於我們。

然而,你不等於你的思維。

對思考上癮的「小我」

作者將這個強迫性一直在思考的思維傢伙稱作小我(Ego)。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中,我們知道大腦是模塊化、平行且分散式的運作模式。各個模塊各司其職,並在需要時浮現在意識水平之上。例如,現在你該處理「飢餓」了、你該處理你腰部的「疼痛」了、你該處理你一直拖延工作造成的「焦慮」了。

從演化的角度出發,這些思緒提醒你趨吉避兇、未雨綢繆、融入群體,這個「小我」於生存而言至關重要。(如果你看過《腦筋急轉彎2》,其實「小我」跟「焦焦」的概念十分類似)

但隨著人類新皮質的高度發展,加之文明帶來的思考力解放,這個小我忙翻了。而它忙碌的內容當然不僅只是對未來的焦慮,其他諸如悲傷、恐懼、痛苦、嫉妒、猜疑(其實都是演化送我們的),在此書中都屬「小我」的範疇——也就是「思維」(mind)。

不過既然我們將「小我」捉出來了,我們就可以對它進行「指差確認」(《原子習慣》教我們的,指出壞習慣的小撇步),在「思維」想要掌控我們的時候,我們叫他閉嘴。意即作者所述,進入當下的方法——中斷思維,創造空白,從對思維的認同中擺脫出來。作為「思維的觀察者」觀察自己大腦的聲音,大腦停不下來的聲音對你來說就是個調皮的孩子在那邊鬧。

我們不再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思維內容,因為我們的思維不能代表我們自己。

「小我」其實就是多巴胺系統!

這本書 1997 年出版的,很多內容沒有生理上的解釋,難免讓人霧裡看花,錯認為是一本「靈性」書籍因而放棄閱讀。

但兄弟們,看完《欲望分子多巴胺》後,基本上概念就打通了——多巴胺促使「思維」不斷運作,當下分子(血清素、催產素、內啡肽、內源性大麻素)則使你體驗當下。強烈推薦搭配閱讀,頗有醍醐灌頂之感!

你不能靠思維解決情緒問題

作者表示,你不能靠思維解決情緒問題,因為這兩個傢伙已經是共犯結構了——情緒就是身體對思維的反應。

尤有甚者,我們在《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進一步知道,情緒跟感受中,其實是情緒先行的。我自己最喜歡的例子就是:你不是因為喜歡他才感受到開心,你是因為感受到開心所以覺得你喜歡他!

所以你當然不能用思維來解決情緒問題,因為你的思維本身就是大幅度地參考情緒資訊在運作的。

臨終經驗是通往未顯化狀態的大門(但大陸版本刪掉了這部分)

未顯化狀態(Unmanifested)是生命因分裂演化而造成多樣性之前的那種無差別狀態、萬物的無形源頭、眾生的內在存在。其實保持高度的臨在、停止思維活動就是進入了所謂未顯化狀態,而作者表示 NREM 的睡眠階段也是未顯化狀態。

是不是很難理解?因為大家都還在學習進入當下(所以我們正在讀這本書),所以還沒體驗過;而 NREM 睡眠在生理上我們是意識不到的,所以一樣沒辦法被體驗到。

反而是另一扇——但作者表示其實都是同一扇啦——偶爾會敞開,那就是臨終經驗(conscious death,或譯作瀕死經驗)。我們或許聽過一些「黃泉入口走一遭」、「奇跡生還」、「死過一次」後大徹大悟,重生後仿佛換了一個人的故事,其實就是這麼回事。生死交關之際,過去的我如何如何不再重要,未來也不再來臨,那還剩什麼?就剩下當下了。於是思維在那個瞬間停止活動,進入了臨在,體驗到了未顯化狀態。

然而,中信出版社的版本中,第七章裡面的該部分卻被刪掉了。為什麼?內容審查為什麼要針對這個部分進行刪節?是怕民眾為了體驗未顯化狀態而試著去死嗎?我找不到相關的審查邏輯,若有知悉的朋友還請留言分享一下,感謝。

Other Good Points

  • 時間一點都不珍貴,時間存在於過去跟未來,但過去跟未來都不是真正存在的東西
  • 上面那句不能用大腦理解,因為時間、過去跟未來本來就是大腦建構出來的觀念——你沒辦法靠大腦思考來否定大腦自己。
  • 本來以為人對極限運動的愛好單純是來自心跳加速的快感,但在這些高度緊張的時刻裡,人真正地進入了當下
  • 其實,當你意識到自己不在當下的那個瞬間,你就在當下了。
  • 業力瑜伽(Karma Yoga):對行動結果的不執著。
    • 嗯我現在發歌發影片做內容就是在做業力瑜伽。原來我已經做那麼久的瑜伽了,老瑜伽寶了。
  • 一些普通的無意識狀態(相信了思維,脫離了當下):害怕「萬一」、總是在「等待」雨過天晴、「抱怨」、覺得有事情「應該去做但沒去做」。
  • 有感冒前兆,提早吃服……試著做身體掃描(書中並沒有提及這個名詞,「身體掃描」這個詞彙是更晚才被創造出來的)。身體掃描可以強化免疫力 in some way。
  • 當你為了某個特殊目的需要用到思維,那最好一樣先停止思維,再行思考——有意識地在思維跟臨在之間徘徊切換。
  • 冥想(meditation)的本質: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沒有在思考。
  • 時間並不存在,請用「鐘錶時間」看待之。
  • 臣服(Surrender)不代表擺爛:Surrender is the simple but profound wisdom of yielding to rather than opposing the flow of life.
  • 這本書是 1997 年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