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大腦簡史》
先有神經傳導素還是先有受器?
透過 DNA 定序發現,早在植物跟動物分家之前,就已經存在一種麩氨酸受器了。這種受器一開始可能就單純在找營養物質而已。
化學訊號的發現
Sherrington 認為除了電傳遞以外,神經細胞之間應該有著間隙(並命名為「突觸」),且可能是透過化學的方式調控。
後來是 Loewi 證明了這件事。他挖了兩個活跳跳的青蛙心臟,一個接著迷走神經,一個沒有。他刺激迷走神經讓其中一個心跳變慢,然後把周圍的液體拿去澆在另一顆心臟上——也成功減慢了心跳。可知其中必有化學物質參與。
遞弱代償
作者在註解處提醒讀者,單細胞走向多細胞並不是一種進化,而是演化上的「偶然」,進而走向的一條不歸演化分支。王東嶽的《物衍通論》提到,複雜度越高的生命體其生存力反而越弱,因此「遞弱代償」出現了,我們必須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能力來補償這個缺陷。
神經細胞奴役了其他細胞
如同 Harari 在《人類大歷史》的「分工與農業革命造成人類悲劇」,其實細胞也一樣。從單細胞發展成多細胞的過程中,在名為分工的美名之下,大部分細胞都成為了神經細胞的共生囚犯。
比海綿更古老的多細胞動物
以前學過海綿自成一個海綿動物 ...
讀書筆記:《欲望分子多巴胺》
多巴胺不是快樂激素,是慾望激素
多巴胺系統被破壞的小老鼠不再主動追尋食物,但若我們親自餵他吃,他依舊會……快樂地吃。他只是不再有動力追尋快樂,但依舊能夠體驗快樂。
另一個實驗中,我們提供老鼠兩個選擇,一個是現成的普通飼料,一個是必須壓數次壓桿才會掉落的高級美食。一般情形之下,老鼠會選擇努力獲得高級美食。但多巴胺系統被破壞的那群,喪失了慾望,也就沒了動機追尋詩與遠方,於是他們自甘一輩子吃普通飼料。
中樞神經中的多巴胺路徑
書中提到了兩個多巴胺路徑。其中,中腦邊緣路徑從中腦的腹側被蓋區(下簡稱 VTA, Ventral Tegmental Area)傳到邊緣系統中的伏隔核,主司獎酬,產生欲望;而中腦皮質路徑一樣從中腦的 VTA 出發,一路延伸到前額葉皮質,主司動機,產生計算與規劃。
另外,黑質紋狀體路徑負責動作控制,若此路徑失能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症。為什麼我要另外提這個呢?因為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方式之一就是服用左旋多巴(直接給多巴胺也過不去腦血障壁,故給前驅物),而部分患者出現的副作用是——沉迷賭博、性衝動、瘋狂購物,因為獎酬跟動機系統也一起被增強了!
多巴胺跟當下分子彼此互相拮抗
書中 ...
智能家居 EP6:設定自動化
上一篇我們把無線開關納入 HA 版圖了,但這些開關目前還沒有任何的控制功能。我們這邊就要來透過自動化,去指定開關對應到的動作。
設定自動化
側邊欄「設定」→「自動化與場景」→ 右下角「新增自動化」:
我們在「新增一個觸發」中選擇「裝置」,並選擇到我們的無線開關。以我這邊為例,我選擇了塗鴉開關(而這個開關就黏在我的電腦桌正下方,我手可以直接摸下去操作):
無線開關最基本的觸發方式不外乎就是「單擊」跟「雙擊」,我們可以分別指定做不同的用途,而我這邊則是設定「單擊」就幫我「切換」燈。
這邊注意我們不太會設定成「開啟」或是「關閉」,畢竟開關有不同的操作方式也是蠻奇怪的對吧:
如此,我的這個工作燈不僅可以透過 HA 控制、從家庭 App 控制、喊 siri 控制,現在還有一個實體的無線按鈕可以控制了。
接著我指定同一個開關的「雙擊」控制我的小米插座:
而我的插座接的是書櫃的燈條,作為氣氛燈。當然,你可以接上任何你想接的設備。
好了,我們下篇見 :)
智能家居 EP5:Zigbee 設備參戰
ok 來捋一下現在的進度:
現在我們有一台 HA 伺服器,拿到了米家設備的掌控權,並且把這些掌控權進一步橋接給了 Apple Home。
所以我們目前已經可以透過「HA 的網頁」、「Siri」跟「家庭 App」來控制設備了。
但是這樣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控制方式——實體開關!如果每次都要拿起手機來操作或用喊的,其實不見得方便對吧?所以我們這篇要來加入 Zigbee 實體開關。
硬體需求
這部分我們會需要支援 Zigbee 的設備,而我們用的方案是來自開源社群的 Zigbee2MQTT,所以可以到支援設備挑挑看選選看(超多的!)。我們此篇以塗鴉無線開關跟小米無線開關為例,因為我們急需實體開關嘛。
再來我們會需要一個直接插在 HA 伺服器上的 Zigbee 協調器,我自己是用 SONOFF Zigbee 3.0 USB Dongle Plus-P,大家可以根據支援的協調器做選擇。
安裝 Mosquitto Broker
附加元件(都 EP5 了我就不慢慢帶咯)搜尋並安裝 Mosquitto Broker,並直接啟用:
這步驟就完成了。
啊這是做什麼用的?MQTT 是一種設備之間的溝通協議,我 ...
智能家居 EP4:給 Siri 控制權!
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把一些基礎設備加進 HA。
現在我們要把這些設備進一步導入到 Apple Home 裡面,如此一來我們家 Siri 就可以控制這些設備了!
安裝 HomeKit Bridge
這部分就沒有 HACS 的戲份了,因為 HA 官方有提供這個功能。
其中的邏輯就是,我們讓我們的 HA OS 伺服器充當橋接器,把 HA 連接到的所有設備導入到 Apple Home 裡面。
從側邊欄「設定」→「裝置與服務」→ 右下角「新增整合」→ 搜尋 homekit 並選擇「HomeKit Bridge」:
按照引導安裝即可。
接著,我們會發現側邊欄「通知提示」跳了新通知,點進去會發現它幫我們生成了橋接器的 QR code:
此時拿起你的 ios 設備,打開你的家庭 app,透過掃描加入配件:
成功後,Home 會把橋接器連接的所有設備一個一個讓你導入家中,如果你有很多設備的話,會花一陣子,耐心!
設定完成後,設備就都進來咯:
此時就可以透過 Siri 操控設備咯!
智能家居 EP3:將小米裝置加入 HA
如果你手上沒有小米設備可以跳過此篇,先去 EP5 添加 Zigbee 設備是個不錯的開始
安裝 Xiaomi Miot
我們上篇已經弄出了 HACS,現在我們就要來發揮它的妙用啦!
在 HACS 中找到「Xiaomi Miot Auto」,把它下載下來:
接著到側邊欄「設定」→「裝置與服務」→ 右下角「新增整合」→ 找到我們剛剛下載下來的「Xiaomi Miot Auto」:
開始根據引導安裝。有特別需求的可採取局域網集成,但各位已經在用米家智能產品的用戶應該都有帳號,不妨直接透過帳號導入即可:
如此一來,你米家的設備就自動導入 HA 咯: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從 HA 控制我們的米家設備了!
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將控制權交給 siri,我們下篇見 :)
智能家居 EP2:安裝 HACS
為何安裝 HACS
HACS 全名 Home Assistant Community Store,沒錯,社群的力量無限大。
為了後續我們要把米家裝置連進 HA、Zigbee 連進 HA、裝置們橋接進 Apple Home,我們就要依靠這個 HACS 裡面社群們開發的插件。
另外,HACS 的安裝流程中會需要 github 帳號,還請先準備好。
安裝 Terminal & SSH
在安裝 HACS 前,我們要先安裝 Terminal & SSH。
進入附加元件商店:
搜尋 SSH,然後你會發現沒有我們要的元件,所以我們要開啟進階模式:
開啟後就找得到了,咱們安裝它:
安裝完畢後開啟,可以看到如下畫面:
實際上這個畫面呢,你如果把伺服器連一個螢幕出來,也是同一個畫面哦!
聰明的你可能發現了,如果我們給伺服器來一套鍵盤跟顯示器,我們這步 Terminal & SSH 的安裝其實可以跳過啦。
安裝 HACS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對伺服器下指令了。
我們此時輸入:
wget -O - https://get.hacs.xyz | bash -
並 enter ...
智能家居 EP1:架設 Home Assistant
先說說我的智能家居終極目標吧
把家中的設備們變聰明是為了什麼?我的幾個願景是:
全部的設備要能集中管理,最好是能集成到 Apple Home 裡面
以前買的米家設備一個都不能浪費
每晚的睡覺環境自動保持適合睡眠的良好溫濕度,並且沒有光害
每天早上窗簾自動拉上,讓陽光輕柔地喚醒我
住在較為潮濕的一樓的我,再也不想讓家具跟衣服發霉了
身為數據控的我,想能掌握各個空間、電器的用電狀況
那我們 Let’s Go 吧。
方案選擇:Home Assistant
喜歡自己折騰研究,且不希望家中生態系被某個廠牌綁架,那現下最務實的方案就是 Home Assistant 了(下稱 HA)。
HA 的社群相對完整,各路大神出了很多配套的第三方神器支援辦法,讓許多不同廠家、分崩離析的設備們可以集中在一處管理,甚至導入到 Apple Home 之中。
而且兄弟們,開源就是香啊。如果家中有閒置的電腦,智能家居中樞可以無痛給他組起來,豈不美哉。
挖出你塵封的舊電腦
我們這系列操作只要你有 X86-64 架構的電腦,基本上都可以照著搞。所以如果有閒置 PC 或筆電,只要硬體性能比樹莓派 3B 更好,那大致上就沒 ...
讀書筆記:《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不需要海馬迴也能「記得」你的習慣
根據一生致力於記憶領域的 Squire 教授在尤金身上的一連串研究,發現就算沒辦法再記得事情(順向失憶症),依舊可以養成習慣。
這位尤金依舊可以維持數年的日常生活,每天靠著「習慣」起居、出門散步,並且在無法回答(記不得)自己家坐落何處的情形之下自行返家。
進一步展開記憶遊戲與測驗。內容有八組物品,每一組有一個底下貼著「正確」的標籤。每天玩,但每天忘。然而最終結果是,在 28 天後,尤金的選擇正確率達到了 85%;36 天後,達到 95%!(即使在尤金眼中每天都是全新的遊戲內容)
我們後來知道,「習慣中樞」位於基底核——啊哈,原始的學習能力大概就是來自這傢伙吧!人就算不記得自己上了什麼課、做了什麼決策,還是能夠學習,以至於後來能夠不知不覺地下決定。習慣的重要性不亞於記憶與理智,它是我們行為舉止的根本。
(補充一下,更精確來說,習慣與背側紋狀體有關,而獎酬系統則與腹側紋狀體的伏隔核有關)
(再補充一下,獎酬系統走的是中腦邊緣路徑,中腦的腹側被蓋區釋放、邊緣系統的伏隔核接收)
(但習慣的部分我真的查不到詳細的位置了。倒不如說,「習慣」這個概念並沒有在醫學、 ...
讀書筆記:《當下的力量》
你不等於你的思維
這是本書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怎麼會這樣說呢?難道不是「我思故我在」嗎?人類最珍貴的其中一項特質不是因為我們懂得「思考」嗎?
誤區就在於,大腦只是一個工具、「思維」只是一項能力,這個工具跟能力是被演化來處理特定生存任務的。在任務完成後,理論上思考就該停止了。但事實是我們很難停下來對吧?作者表示,那是因為我們對思考上癮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停止。
我們不願意停止思維,因為思維關注過去的你,時時清點你稍早前做的每一件事,根據前後文,汲汲營營地安排接下來的動作,計劃未來的待辦事項。如果不經過思維,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我們不敢停止思考,我們認同了我們的思維。
難道不就是我過去的所作所為定義了我嗎?嘿,不是。時間、過去、未來都只存在於你的思維,思維需要過去來獲得自我認同、需要未來來創造動機。但我們總是感覺到過去真真實實地、明擺著在那邊,對吧?那就是因為我們超級認同自己的思維,並認為我們的思維等於我們。
然而,你不等於你的思維。
對思考上癮的「小我」
作者將這個強迫性一直在思考的思維傢伙稱作小我(Ego)。
在《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中,我們知道大腦是模塊化、平行且分散式 ...